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媒体】关于《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0-12-30 08:52


王忠林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过程

制定好我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谋划和推动我市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由我和周先旺同志任组长,胡亚波同志、龙良文同志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建议、规划纲要两个起草专班,承担具体起草工作。

为做好规划编制起草工作,市委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6月1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十四五”武汉城市发展定位。7月25日,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专题研究

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提出找准“十四五”武汉发展目标、加快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枢纽支撑、实现高效能治理、促进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市委组织开展深入调研,起草专班、市直部门进行了大量前期基础性研究,形成一系列面向“十四五”的思路举措。

在建议稿形成过程中,市委注重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先后召开财经委会议、专题会、务虚会、党外人士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专家学者座谈会、各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各区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对“十四五”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在网上征求意见,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收集整理1100余条建议。建议稿形成后,市委书面征求市“四大家”班子、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以及市直部门的意见。12月15日,市委召开务虚会,市“四大家”班子成员、法检两院院长围绕谋划和制定我市“十四五”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各方面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要要求,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武汉实际,聚焦我市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目标要求务实,发展思路清晰,重点任务明确,推进举措有力,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的好建议,为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形势分析,充实我市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等方面内容。二是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充实谋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加快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建设等方面内容。三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十四五”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四是强化“一主引领”龙头作用,充实“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内容。五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充实对外开放、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等方面内容。六是更加重视民生,充实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防汛排涝补短板、饮水安全等方面内容。起草组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逐条分析,做到能吸收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30余处。

12月15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建议稿,起草组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在建议稿起草过程中,市委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和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方位、全领域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在国家和全省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找准武汉定位、谋划武汉发展。市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当前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40个,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具体举措,力求制定一个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

建议稿由14个部分组成,分为3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主要是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三至第十三部分,提出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一主引领”龙头作用、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等11个领域的重点工作。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四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动规划制定落实等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这里,就其中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武汉发展的目标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武汉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今年视察湖北武汉时,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武汉“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省委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要求充分发挥“一主引领”作用。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切实担起省委赋予的重任。建议稿提出,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简称“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这一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的重要指示,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要求,扛起省委赋予武汉“一主引领”的使命责任,顺应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

第二,关于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创新是武汉的最大优势,是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建议稿提出,围绕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加快建设“一中心、三高地”,即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资源与现实生产力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支撑。上述战略部署体现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要求,有利于将武汉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胜势。

第三,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关系武汉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议稿提出,加快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一部分,把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摆在首位,主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贺信精神,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在支柱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绿色环保、文化旅游等;在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等;在未来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等。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务会展、航运交易、法律服务、养老育幼、智慧教育、体育休闲、家政物业等。这些都是依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趋势提出的,有利于我市产业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

第四,关于强化“一主引领”龙头作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明确要求武汉强化“一主引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议稿落实省委要求,提出了“一城、一圈、一群、一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总体部署。“一城”主要是聚焦武汉做大做强,加快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主城做优:以两江四岸为核心,推动三镇聚合均衡发展,打造武汉“主中心”;四副做强:做强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长江新区副城,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加强主城与副城、副城与副城、副城与县城、县城与乡村之间的协作联系,打造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武汉样板”。“一圈”主要是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共同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加强与全省“两翼”城市群规划衔接,共同支撑湖北“建成支点”。“一群”主要是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一带”主要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是武汉扛起“一主引领”责任、彰显“建成支点”担当,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而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第五,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穿“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大逻辑。武汉制造业实力雄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区位交通优越,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国内大循环的“新沿海”。建议稿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有效投资、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作出了系统部署,有利于发挥武汉独特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展现更大作为。

第六,关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建议稿提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人口快速集聚区域的学位供给;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等。这些工作安排,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更高、日子越过越好。

第七,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基层基础还有短板,一些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隐患还不少。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堵漏洞、强弱项,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推动各领域工作和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于上述认识,建议稿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部署,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经济安全;把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饮用水源和备用水源建设、打造“双水源”城市,强化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等。确保全市政治大局稳定、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同志们,审议通过市委“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要求,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使规划建议符合中央精神、契合省委要求、体现市民期待,更加有力地指导全市的工作实践。


附件: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pdf